首页 媒介批评:理论方法

第一节 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传播

字体:16+-

英国文化研究学者威廉斯指出,大众传播在人类文化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技术上看,媒介不断延伸,人们的言论自由空间则不断扩展,从而使得传统的媒体垄断和媒体制度更趋民主化,因此,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是建立民主社会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同时,大众传播媒介通过特定的文化符号,使得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信息得以传递、延伸和丰富,从而使人们的认识和观念不断提升。因此,文化研究认为,媒介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个信息传递的技术平台,同时“媒介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与其他个体建立交流联系的中介,也是一个建立意义的平台。通过媒介,孤立的个体有了社会、地域、历史。”[1]由此,媒介体现为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存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媒介的技术载体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从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发展到现代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等。因此,对于人类媒介演变发展过程,研究者将其分为“第一媒介时代”和“第二媒介时代”。前者指的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者则指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催生了各类数字化媒体形态,更为重要的是还形成了全球化的信息社会。正是在此意义上,媒介批评立足于社会文化视角,探究媒介形态与社会、文化间的内在关系。

一、两种媒介观:技术主义视角和社会文化立场

当代大众传播理论研究形成了两种有差异的媒介观,即技术主义的和社会文化的媒介观。技术主义视角的媒介观认为媒介是信息传递的工具,而社会文化立场的媒介观则认为“传播即文化”,媒介是人们社会文化的有效组成部分。媒介批评的任务,主要在于立足于“传播即文化”的观点,从而探究媒介的社会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