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悲鸿《愚公移山》
这幅作品以西方素描造型为基础,以中国画线描染色为手段,有兼工带写的风格,是徐悲鸿以西方古典写实绘画改良中国画艺术理念的体现。画中人物从表情刻画到筋骨肌肉的描写传神精到,此画在中国传统绘画语言与西方写实造型相结合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愚公移山》画面浑厚,富有阳刚之气,并传递出了一种紧张的状态,这一点至今在中国画里仍是不多见的,继承了中国画“传神写照”的传统。作品以挺健、饱满的线条勾勒形体,用色分染人体凹凸结构,使人物体积感强烈,色彩微妙。无论勾线还是染色,都严格依照人体的生理结构,表现深刻,绝不草率,因此画面经得起推敲。另外,画面在表现大象、山石、竹林等事物时,技巧承袭传统又有创新,显得技法丰富灵活而又不喧宾夺主(图7-10)。
图7-10 徐悲鸿《愚公移山》
徐悲鸿从写实主义绘画角度和现实主义要求出发来观察物象、观察社会,与中国绘画“外师造化”的优秀传统相呼应。徐悲鸿说:“一个艺术工作者,在其生存之环境中体验人生或会心造化,能真实表现出他所观察所得于其作品上,无论其手法与作风之灵巧与笨拙,只要是真实,都能会得到观者心灵上的共鸣”,他正是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用心体验,表达自己的真情,才能妙造自然,也赢得了知音无数和人们的尊敬。
这件《愚公移山》,徐悲鸿一反千年法统,把**的人体形象引入中国画,其胆识魄力令人称道,也开拓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画中开山的壮士,身强体健,挖山不止,是画面的主体。徐悲鸿塑造这样充满艺术张力的形象,是把关注点凝聚在了“人”的自身,去表现、去发掘、去讴歌,歌颂人身上蕴藏的不可遏制的生命力量和巨大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