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主义
欧洲的美术传承初始于师徒相授,公元1590年,由意大利波伦亚卡拉契兄弟创立的美术学院是欧洲公认的第一所美术学院。17世纪初,学院主义为摆脱样式主义的肤浅仿效和造作,主张研习和整理文艺复兴大师们的典范之作,特别是对拉斐尔的罗马正统和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复兴。他们在艺术创造中追求庄严与和谐,弘扬美与善,情感冷静而节制。认为画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学者,为绘画与雕刻制定出一系列规则,使之系统化与理论化,可以讲授,形成严整的美术教育体系,如强调绘画中最高的标准是:米开朗琪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科罗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所以,学院派从一开始就带有某种折中主义的特色,过于理性,缺乏生活的质感与热情,作品大多描绘宗教与神话,追求道德感,在技法上比较偏重于素描而轻视色彩,现实主义传统的文艺复兴美术在学院里变成了永恒不变的金科玉律,并成为欧洲美术学院的蓝本。应该说学院主义的主张对保存和发扬文艺复兴艺术传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过于理性的原则违反了艺术创造的基本精神,即自由与想象,导致了艺术的教条与僵化,限制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院主义对生活的漠视也违背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传统。
萨宾人是古意大利的一个部落,因他们特殊的宗教信仰而不断与罗马人发生冲突。《抢劫萨宾妇女》(图11-1)描绘的正是罗马人劫掠萨宾妇女。此画构图宏大,气势撼人,充满了动**与不安,在表面上看来富有巴洛克气质,但其精神却是属于古典主义的。画面虽富动感,却稳定均衡,色彩的配置也很理性,人物表情流动而节制,合乎古典规范。
图11-1 普桑《抢劫萨宾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