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术鉴赏

第二节 17世纪欧洲艺术的发展概述和艺术特色

字体:16+-

17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行将没落,资本主义已在荷兰、英国首先确立。这个世纪是欧洲哲学、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破除封建迷信、探索真理的年代,文学艺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开创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局面。美术界异常繁荣,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传统得到继续弘扬,但审美观念的突破又为造型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各个造型艺术门类中,绘画以压倒性的优势居于主导地位,在欧洲的各个国家都广泛流行着对意大利风格主义的反抗。他们站在各自的审美立场上,开始探索新的风格,一时间,欧洲的艺术天空可谓流派纷呈,大师辈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在彼此联系与斗争中产生了。这一时期意大利的美术成就是辉煌的,它在承继文艺复兴时期某些传统的同时,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群星闪耀,其影响力辐射到了整个欧洲,并对18、19世纪的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院派美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巴洛克艺术派生了罗可可和浪漫主义艺术。卡拉瓦乔艺术不仅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艺术,还对18世纪的市民艺术和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各种风格多元并存的同时,巴洛克艺术大放异彩,意大利领衔欧洲,独占鳌头。

意大利的代表人物有卡拉瓦乔,佛兰德斯的鲁本斯和凡·代克,荷兰的伦勃朗、佛朗兹·哈尔斯、维米尔,他们开辟了崭新的绘画格局,他们没有继续追随文艺复兴盛期的典范风格,而是以威尼斯画派的提香、丁托列托、韦罗内塞为皈依,以心灵来作画,感情纯朴而真挚。

16世纪中叶,罗马天主教全国范围内的历史性会议——特林特会议召开,出现了道德方面的偏见,强加给绘画艺术的说教目的消解了追求艺术美感的自由意志,其结果是圣教徒题材大行其道,并且被解释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作用。血腥的肉体痛苦很快招致了不满,产生了“反宗教改革”的道德主义,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结合在一起,在意大利,成为柏拉图主义或新柏拉图主义。卡拉契的理性主义学院派规则经过普桑典范式的扬弃在学院艺术中进一步系统化,而在法国,更倾向于追求理性主义。与此同时,出于对道德的美学观与理性主义的反动,美感主义认为艺术关系到感情问题,以“审美力”的概念来反对理性主义,其中以杜波斯为代表。而巴洛克艺术则在鲍希尼感觉主义的麾下得到了大力弘扬,鲁本斯可以说是最完美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