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高等院校体育教程

第二节 身体形态及其锻炼

字体:16+-

一、身体形态的释义

(一)身体形态及其结构

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状特征。反映外部形态特征的指标有:高度(身高、坐高、足弓高等),长度(腿长、臂长、手长、颈长、足长),围度(胸围、臂围、腿围、腰围、臀围等),宽度(肩宽、臀宽等)和充实度(体重、皮质厚度等)等。反映内部形态的指标有:心脏纵横径、肌肉的形状与横断面等。

(二)身体形态在体能锻炼中的意义

1.某种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

2.身体形态分为外胚型、中胚型、内胚型,不同的身体形态表现出不同的外在气质。

二、身体形态的锻炼方法及要求

(一)手持轻器械训练法

手持哑铃、木棒、实心球、体操凳等轻器械进行训练的方法。这种方法有不同的训练内容与运动方式,可训练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形态。

(二)舞蹈训练法

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加工的人体动作,其基本要素有动作的姿态、协调能力、节奏等,对身体姿势的形成有特殊意义。

三、身体形态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安排身体形态的训练

人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特征。一般是先长高度,后长宽度、围度和充实度。心脏发育过程中先加大心脏容量,后增厚心壁肌肉,身体形态训练应与之相适应,而不可颠倒。大学生的年龄段一般在18~25岁,处在青年期,身体发育到了完全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的身体形态变化应侧重改善宽度、围度、充实度。

(二)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改善身体形态

影响身体形态的因素很多,如饮食、气候等都会影响外部形态,因而身体形态的锻炼也要注意其他手段与方法的运用,尤其要注意饮食和营养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