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高等院校体育教程

第五节 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字体:16+-

一、耐力素质的释义及分类

(一)耐力素质的释义

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运动能力,也称为抗疲劳的能力,按人体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也称为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本节主要讲述提高心血管耐力的方法。

(二)耐力素质的分类

1.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2.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大学生耐力练习应以有氧耐力锻炼为主,无氧耐力练习为辅,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机体的耐受力,以便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发展有氧耐力的方法

1.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如匀速持续跑,心率控制在140次∕分左右,时间坚持在30分钟以上。越野跑,工作时间在1小时以上,跑的速度可匀可变。在自然环境中练习可提高练习者的兴趣,有利于推迟疲劳的产生。变速跑,负荷强度可从较小强度(如心率为130~145次∕分)提高到较大强度(如心率为170~180次∕分),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

2.采用间歇训练法,提高练习者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水平,在练习过程中提高两种耐力水平,对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要求是有所区别的。采用间歇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在工作进行中,心率可达170~180次∕分,持续工作时间不超过2分钟,少则只有几秒钟。间歇时间一般要求机体尚未充分恢复、心率恢复到120次∕分左右时便可进行下一次练习。当采用间歇训练法发展无氧耐力时训练强度为80%~90%,心率可为180~190次∕分,练习持续时间介于40~90秒之间。练习的重复次数不必过多,如3~4次,以保持必要的训练强度。练习组数在1~2组。间歇时间可采用恒定不变的方式安排,一般每次练习之间休息2~4分钟,心率达到120~130次∕分时,开始下一次练习。组间休息的时间要长于组内间歇的时间,以利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