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猎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与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生是同步的。
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传授、习练着,促进了武术的萌芽。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夏朝的建立经历了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商周时期,商代出现了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田猎;周代设的“痒”“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御、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唐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的“弓箭社”等。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1958年9月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这是武术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1990年武术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竞赛项目。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成员,这是武术发展中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意味着“把武术推向世界”的雄伟目标的进一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