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欧美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叙事

后记

字体:16+-

生态学是近年国内很热的一个领域,本书不是以生态理论的介绍与探讨为主,而试图在相关理论的启发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观念的确立,提供一些必要的本土叙事文本资源,并试图进行初步的阐发。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在曲阜师范大学任教时,师长加同事的李欣复教授就曾几次热情地鼓励我们搞生态美学,而我们直到前些年才知道,一般认为,李欣复教授发表在《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的《论生态美学》,就是国内第一篇完整地论述生态美学的文章。[1]

可惜我们没有及早认真请教学习。

在中西方比较的视野中审视中国传统文学,聚焦传统生态叙事,阐发其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是本书的主要任务。在这一语境中的“中国传统文学”,其范围相对说来,要比“古代文学”(上古时期—1840年)要大、要部分地在“近现代文学”(1840—1949年)中延伸一些。因而传统小说研究,主要在中国古代文学疆域,也包括晚清近代小说,特别是民国时期沿用古代文学惯常题材、主题、观念创作的武侠小说等通俗文学作品。传统小说作为研究对象,毕竟有着数千年流传的历史,以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的“中国古代文学”为主,虽有所拉伸超越,还是免不了后者具有的较为传统、稳定的研究模式和坚守这些模式的顽强。因此,相对其他相关学科,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借用、新视角、新理论特别是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经世致用”选题,可能较易产生、产生较大的排拒心理,也不排除,坚守作家作品研究模式等一些“门户之见”的现象,在相关的一系列评价中发生。

著者持守多年的主题学研究方法,多借重比较文学、民间文学理论,在古代文学研究中虽然处于“非主流”位置,但将“生态伦理批评”的理论用于传统小说,的确具有较大创新勇气,也得力于另一作者的宝物、灾荒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尽管,该选题所涉史料非常琐碎、庞杂,基础工程前期准备较长,实际上,早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就已有所留意了。而恰如对中国灾荒史和环境史研究有重要引领作用灾害史研究大家李文海先生所实践的,他认为对偏重史学为主的研究者来说,“学问是拿来用的”: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