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已经提到,我是看了约阿希姆·凯瑟(Joachim Kaiser)谈富特文格勒的一段影片,引发许多感触,才写了“前篇”的文章。结果对于指挥家的影响观察了一番,凯瑟先生的卓见倒来不及谈了,现在自要补上。
凯瑟是德国著名的乐评家与学者,我先前就知道他钟爱富特文格勒的指挥艺术。因为在《荒岛唱片》一书中(介绍一些德国人的荒岛唱片,他们是音乐家与相关从业者,也有少数例外;由三联书店推出中译本),他将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演出舒伯特《第九交响曲》的录音选为自己的荒岛唱片。我所看到的影片应该是凯瑟先生主持的一档谈古典音乐的电视节目,观众来信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富特文格勒总被认为或许是最伟大的指挥家?”
凯瑟先生的意见
对此,凯瑟分享了他自己的意见,其中有些可能是我们熟悉的观点,有些,至少在我看来,的确令人耳目一新。凯瑟的解答可谓先声夺人(但他表示对于自己所说的十分确定):“对我而言,威廉·富特文格勒不但是最伟大的指挥家,而且,或许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诠释者。现在我听唱片时仍有这样的感觉。”
凯瑟谈到自己听富特文格勒唱片的一种感受,我颇有同感,那就是,将它们拿出来听的时候,最初好像也没比其他录音好多少,“但是片刻之后,突然之间,他(富特文格勒)又征服了我”。这确实是种有趣的体验,凯瑟认为:
他如何能够征服我呢?因为在有关全曲的考虑中——有关结构,有关伟大灵感的真正的重要性——富特文格勒始终非常坚定。他的演绎因此而显得超群绝伦。富特文格勒不需要做出某些短小、漂亮、令人愉悦的段落以求得效果,正相反,他在音响之流中准确地洞悉一切,而他的诠释则是——有时候,某一时刻的某一小节,乐队的演奏是相对无表情的。然而正是这样缺少“表情”的乐段,同其他指挥家手中,绵延的、富有表情的乐段相比,显得那么意味深长。例如,他指挥贝多芬《第四交响曲》中的柔板乐章,那个温和、动人而又崇高的降E大调主题不断重现时,富特文格勒的处理十分宁静,又使音乐自行发展,而且指挥家也在主题每次重现之间采用了较为节制的表情;其结果是主题的形象令人陶醉,又保持着不安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