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评音论乐:中国乐坛备忘录

2012

字体:16+-

香港国际室内乐节

《六月恋人》

庄祖欣运用交响手法塑造“中国时钟”

《赵氏孤儿》

《漂泊的荷兰人》

……

香港国际室内乐节

连续举办了两年相当成功的音乐节后,雄心万丈的香港国际室内乐节上周进入了第三个乐季,同时展开了一次品牌再造。首先,演出的日程有所改动:以前安排的时段,是在比较繁忙的春季,现在的音乐节则在一月份举行,正好是公历新年与春节之间。还有,人事也有了若干变动。

室内音乐节的创办人,是香港出生、朱利亚学院受训的大提琴手李垂谊。他担任艺术总监一职,从第一天就齐集了一群本地的音乐好手以及新进的比赛得奖者。他们之中有几位在室内乐领域,算是初次啼声。小提琴家林昭亮是一位富有经验的音乐节艺术总监—他领导过美国加州的拉荷雅(La Jolla)及他的出生地台北的音乐节。林昭亮现在接任香港国际室内乐节,他有广泛的人脉,自己的手机设有整个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各个成员的快捷键。可是,这个香港国际室内乐节2.0模式最基本的成功,不只是著名音乐家们所做的世界级演绎,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演奏家们找到了一起协作的平衡点。

平衡点在选曲方面就表现出来了。虽然周三的音乐会有着“巴黎与上海”的标题:编排了一些中国曲调与法国室内乐作品,那是为了唤起20世纪20年代法租界音乐沙龙的氛围。但是,具体的曲目编排,却是为了实际的情况而设。

音乐会以圣—桑为小提琴与竖琴谱写的《幻想曲》展开。林昭亮奏出甜美抒情的音色,与竖琴家吉野直子(Naoko Yoshino)牢固的节奏感相映成趣。上海四重奏与钢琴家沙尔·瓦斯奈(Shai Wosner)演奏肖松的《永恒之歌》(Chanson Perpétuelle)营造了浓郁的气氛,衬托起女高音黄英。长笛手马丽娜·皮契尼尼(Marina Piccinini)演奏经让—皮艾尔·朗帕尔(Jean-Pierre Rampal)改编自弗朗克小提琴奏鸣曲的版本,旋律浮动,轻盈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