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从人猿到社会人的心智进化之路

服务于竞争的认知

字体:16+-

很多理论家,包括行为心理学家和一些有思想深度的哲学家及认知科学家,对人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区别仍然持笛卡儿式的态度:人有理性思维,包括类人猿在内的其他动物则只是刺激-反应机器(不存在推理)。然而,在我们看来,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是基于一种错误的认知演化理论而得出的结论(Darwin,1859,1871)。认知的演化并不是从简单的联结到复杂认知,而是从不同复杂程度的僵化适应性反应到认知表征、推理、自我监控参与下的灵活且具有自我调节的意向性行为。在我们看来,这里提及的实证研究都清楚地证明,虽然诸如人类社会性语言、文化及其他形式的人类社会性建构都不存在,类人猿仍然可以灵活、智能,同时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来进行很多操作。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这里提到的研究都只有这一种解释,一些理论家可能会认为,这些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类人猿能够理解因果/意图性关系,或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仅仅表明它们能操控一些非认知性的行为规则,或者说它们具有同小白鼠、鸽子类似的联结学习能力罢了(Povinelli,2000;Penn et al.,2008;Heyes,2005)。此外,对类人猿和其他动物具有认知性自我监控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过(Carruthers & Ritchie,2012)。然而,在解决物理性问题和社会性问题过程中,类人猿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却远不是行为规则(实质和起源一直尚未清晰)所能解释的(Tomasello & Call,2006),而联结学习同样不能进行合理的解释,因为联结学习一般要经历几十次的练习,与研究中发现的类人猿解决新异问题时的习得速度和灵活性不一致(Call,2006)。关于认知性自我监控,虽然支持的结果数据并不是特别清晰,但卡尔(Call,2010)发现的“同一因素在人类和类人猿相关过程中产生相同影响”至少表明,在实际情境中,类人猿可以对决策过程进行自我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