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科学在认识上的主要特点
(一)认识对象的特点
历史科学所要认识的是人类社会已往的运动发展过程,这给历史科学在认识上带来了许多特点,需要从认识论的角度加以研究。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今天的人们无法改变的。历史不同于现实。现实能够将人类社会生活直接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在与之相接触的社会实践中,对它进行认识。历史却不是这样,历史既然是指已经过去的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过程,因此它不可能以其本来面目原封不动地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认识对象,我们只能通过它所留下的各种残骸——考古发现的残骸或某些在现今生活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的残骸,以及带有各种主观烙印的文献记录,去研究它、认识它。例如,我们研究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总希望能够如实地反映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活动,能够栩栩如生地向人们描述商鞅的才干、志向、性格,尤其是他的作为、功绩,还希望揭示出这场变法赖以发生的原因,已经达到的成就,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等等。但是,我们和那个时代毕竟已经相距两千余年了。我们见不到商鞅,见不到当时的秦国,见不到处在大变革中的当时的中国社会。我们希望反映的是活的运动的历史,但却不能见到活的运动的历史本身。我们在研究这段历史时,凭借的是诸如《商君书》、《史记》、《战国策》以及诸子等文献资料,也包括秦简等重要的考古文物。我们就是通过这些资料,去认识商鞅、商鞅变法的。这是由历史科学认识对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舍此无法认识历史。
可是,历史资料对于历史实际的反映,总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中国的古代史籍是十分丰富的,任何一个别的国家也比不得。许多人喜欢用“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去形容它。可是,真正研究历史时,还是常常感到资料缺乏,难于据此有限资料,窥见历史的全部本来面目。这是史学工作者和自己的认识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矛盾。历史活动已经成为过去,无数曾经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并没有留下足够的可供考察的痕迹,随着岁月的一次又一次冲刷,有些已经变得几乎无影无踪了。例如,关于夏代,从《史记》对殷代记载的可靠性来看,估计它对夏代的记载该是有根据的,可是,资料不够,史家们觅寻至今,还是说不准、说不清。别说现在,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早就感觉到困难了:“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足见,作为历史科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地形成了它比较难于认识的特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