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记载: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得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这是一段最早记载孔子论小康与大同的资料。鲁国祭祀宗庙,叫蜡。孔子作为嘉宾参预祭祀活动。活动结束,孔子出去到“观”上游览。观,郑玄注:“观,阙也。”阙指城楼。按《左传》宣公十二年,楚王领兵与郑国战,又战胜晋军,有人建议“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郑玄注:“积尸封土其上,谓之京观。”这里讲的京观,就是坟堆,堆土如山,再立碑作为纪念性的建筑。孔子登高望远,感慨系之,于是叹息一番。孔子弟子言偃就是子游,在旁提问,孔子才说了这一番话。这里先描绘了“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再说“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认为从禹、汤到周初三代是天下为家的小康时代。小康时代以礼义治天下。那么中周以后呢?连小康也不是,是礼崩乐坏的乱世。这里将社会理想分为两个阶段:小康与大同。小康是初级阶段,大同是最高理想。小康是家天下,以礼义来治理;大同是公天下,没有礼义制度,各种社会成员都能过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