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力与博弈:20世纪中美苏三大国关系探究

(一)从所谓“不情愿的帝国主义”谈起

字体:16+-

“新帝国主义论”的最先提出者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外交政策高级顾问罗伯特·库珀。2002年4月7日,他在英国《观察家报》发表了题为《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帝国》的署名文章,公然主张世界需要一种“新的帝国主义”。文章认为,一批前现代国家(pre-modern states),通常是前殖民地国家,它们组成了失败国家世界,正威胁后现代国家(post-modern states),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安全,因之需要后现代国家推行一种符合人权及普世价值的“新帝国主义”来加以治理。几乎与此同时,《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塞巴斯蒂安·马拉比(Sebastian Mallaby)在美国《外交》杂志2002年3/4月一期上以《不情愿的帝国主义者——恐怖主义、失败国家和为美利坚帝国正名》为题,详细论述了提出美利坚帝国的“理由”。《不情愿的帝国主义者》(The Reluctant Imperialist)一文与罗伯特·库珀等人文章大同小异,但也有独特之处,那就是,其既要让美国充当帝国主义者,又要往帝国主义者脸上贴金的心态和策略反映得更为突出。我们不妨就先沿着该文的轨迹走上一遭,看看“不情愿的帝国主义者”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四点值得注意。

1.穷国、失败国家,日益成为“富人的负担”

该文在历数世界上穷国的社会混乱、内战频仍、人口增长、毒品贸易、非法移民、非法劳工等弊端之后说到,“经验表明,各种非帝国主义的选择——特别是对外援助和各种各样的建设国家的努力全都归于失效”。该文以“援助”为例称,“(20世纪)50和60年代,援助考虑以提供资金的办法保证贫穷国家自身的持续发展。在70年代,援助重点转到直接建设卫生医疗机构和学校来缓减贫困。80年代,捐助者着重于帮助经济改革。90年代,他们增加了对于反腐败措施和其他管理改进措施的要求”。“但是谁也没有找到具有魔力的钥匙。在这些机能出现障碍的国家,顽固集团拒绝上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