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家谱认为,史氏最早应该“自周太史以官为氏”算起,因为,从这时起,史氏成为“久称著姓”。[1]原来,史氏的子孙们一直负责典司天地和祭祀的工作,他们的后代也继续守着这一官职,直至周朝西伯的出现。西伯就是周文王,姬姓,名昌,商纣时称他为西伯,亦叫伯昌。之后,西伯生伯邑考,考之子叫佚。佚亦称作“册逸”、“尹佚”,说明佚也可称逸。[2]这就是说,尹佚最早姓姬,是周文王的后代。
在中国古代,姓与氏原本不是一回事,是有区别的。“姓”起源于早期的图腾崇拜,图腾的名称成为同一氏族全体成员的共同标记——“姓”。龙是中国最为崇拜的图腾,龙姓在中国出现很早。其他以动物或植物命名的骆、牛或竹、菊等都是中国出现较早的姓。后来姓被当作血缘标识来使用。由于“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便有以母系氏族为标志的女字旁的姓,如黄帝姓姬,炎帝姓姜,秦王姓嬴,等等。之后,古人对于姓、氏作了区分,认为“姓自姓,氏自氏”,其目的是发挥“别种类”“别婚姻”的作用。古代命名“氏”的初始是由于被控制的地区不断扩大,需要实行分封诸侯,或由于赏赐的需要,于是同姓内出现了不同的氏,氏就成了贵族的特有标志。氏的标识多种多样,“或以封国,或以食邑,或以里居,或以技业,或以官职,或以族属,或以王父字载在曩编灼灼可考”。[3]这就是说,中国古代“氏”的出现种类繁多,有的以国名为氏,有的以受封地的邑名为氏,有的以居处为氏,或者以谥号为氏,也有以父祖的字为氏,有的以技艺为氏,也有以排行为氏,其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就是以官名为氏,比如,师氏、史氏、祝氏、司马氏、陶氏等。《史密簋》铭文中有这样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