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士不可以不弘毅——追忆何兹全先生

高高的楼梯:记何先生的一件小事

字体:16+-

晁福林

那还是20年前的事。那个时候,咱们的历史学院还被称为“历史系”,办公室和教室都在教四楼。那是一座据说是“大跃进”时代建成的楼,质量还算可以,只是经过20世纪70年代那场著名的大地震以后有些危险,采取了加固措施,加了钢索牵引,一直在使用着。这座楼,楼层挺高,四层高的楼看起来跟现在的五层楼差不多的样子。大概是“大跃进”精神的反映吧,楼内的楼梯高而且陡。“跃进”嘛,自然也就不大在乎高不高、陡不陡的了。既然一天可以等于20年,一级楼梯的陡高相当于两级也自然不在话下。这样的楼梯,一级一级地走上去挺费劲的,就算是小伙子恐怕也得累得气喘吁吁。历史系是在这座楼的三层和四层,三层多是教室和系办公室,四层多是教研室。上了年纪的老师除了开会,很少去教研室,除了教研室拥挤不堪以外,爬这高高的楼梯不容易也是一个原因。在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不久,住房紧张得要命,不少青壮年老师没有房子住,不得已,就挤在四层的教研室里住,暂时缓解一下困难。楼梯的高且陡的困难也就不在考虑之列了。

如果不是运气特别好的人,一般总会遇到些沟沟坎坎,倒霉的事总会碰上。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就是这样一个倒霉蛋,运交华盖困苦异常,万不得已躲进教四楼四层的教研室里暂住。白天忙着上课和杂事,倒还不觉得什么。只是到了料峭春寒的夜晚,枯坐在教研室里,门外是黑幽幽的楼道,冷风从门外吹来,听着不远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嗡嗡声,愁思苦绪,油然而生。若是下雨的时候,便真是风声雨声声声入耳了。

记得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傍晚时分,我正在枯坐。忽听得门外有踏踏的脚步声。不是我的听力好,而是那时候四楼很少有人上来所以特别安静的缘故。脚步声近了,笃笃的敲门声就在耳边,我急忙拉开门,原来是何先生,我急忙拉住先生的手,请进屋来,忙说:先生找我,让人捎个话,我到先生那里就是了,你何必跑来一趟呢。那时候还没有手机这样的玩意儿,办公室里也没有电话(到现在也还没有),所以我才说“让人捎个话”。先生哈哈笑着说:我就是要来看看你过得咋样啊。原来先生知道我的情况,是特意过来看我的。我请先生在一张稍微干净些的结实的椅子上坐。那时候办公室条件差,不少椅子是坏的。先生落座后,我拿起暖瓶想给先生冲茶,只见瓶里的水都快凉透了,弄得我十分窘迫。那时候要到主楼旁边的烧水房去打开水。因为我懒,所以暖瓶里的水常是凉的。先生急着让我也坐下,嘘寒问暖,叫我说说生活和工作的情况。我望着先生的满头银丝和慈祥的眼神,心里感动得很,就像孩子在父亲身边一样地倾诉起来,把闷在心里的话都说给先生。先生耐心地听着我的絮叨,不时插话问上一问。等我诉说完了,先生对我说,你的情况我知道,我支持你。只是你自己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了,要把生活尽量安排好一些。听着先生的安慰,我表示一定不负先生的希望,教学和研究工作一定会努力去做好的。先生跟我说,困难的日子是财富,它会教人懂得奋斗。先生跟我讲起他过去的苦日子,讲他的经历和奋斗历程。让我在困难的时候不要灰心,要有勇气。我趁机还向先生请教我学习先秦史时的一些困惑该如何解决,先生就耐心地给我解答启发。先生对于先秦的文献和考古资料十分熟悉,他所写的关于先秦社会历史的文章我在大学学习时就拜读过。这次当面聆听先生教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我长期的先秦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先生的教诲总是给我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