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一书生——何兹全教授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顾问,中国先秦史学会、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等学会顾问,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学术顾问,中华书局学术顾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学术顾问,山东聊城大学名誉教授,山东理工大学文化学院名誉院长、兼职教授何兹全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15日20时17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101岁。
何兹全,1911年9月7日生于山东省菏泽市。中学毕业于山东省立六中(今菏泽一中)。1931—1935年在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史学系学习,曾师从傅斯年、陶希圣和钱穆等著名学者。毕业后赴日本留学,翌年因病回国。1939—1940年接受中英庚款董事会的专款资助,在中央大学历史系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并在该系讲授“中国通史”课程。1944年秋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47年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后在霍普金斯大学培祗国际学院工作,其间,受霍普金斯大学资助,协助弗朗西斯教授将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翻译为英文。1950年回国,一直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所所长等职,为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
20世纪初,饱受内忧外患的中国,风雨如晦,动**不安。何兹全先生在青少年时期就目睹和亲身经历了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接受了进步的、革命的思想,自觉将自身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志“以天下为己任”。
1927年,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何兹全先生的“心和热情也跟着北伐军的前进而沸腾”,并加入国民党。他接受的是当时被认为真正继承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国民党左派的观点,执着探求祖国民主、富强之路。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他任职于《教育短波》和《政论》杂志,曾撰文分析国内外形势,指出:必须丢掉和平幻想,以全民抗战求得民族解放。他以为,抗战的胜利需要枪杆子、笔杆子共同战斗,他决定用笔杆子唤起民众,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年轻的何兹全先生天真地希望在抗战之中和抗战之后,由国民党来实行真正的三民主义,使祖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永不再受外侮。随着国民党的腐败、中国共产党的壮大,特别是皖南事变之后,何兹全先生隐约看出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必将发动内战,灾难深重的祖国仍不可能走上和平建设之路,他的政治理想幻灭。到了抗战中后期,何兹全先生为了糊口,虽然在政府部门供职,但其内心十分痛苦,不知道所深爱的祖国将走向何方。1944年10月,在彷徨与痛苦中,何兹全先生终于选择了重返书斋,到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虽说只能从助理研究员做起,他也决计不再在国民政府部门供职。他说,这次“大决策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