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中古史(第4版)

第四节 三十年战争

字体:16+-

一、战争的起因

三十年战争是欧洲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这次战争的主要战场在德国,起初是德国诸侯之间、诸侯同皇帝之间以及德国封建统治阶级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复杂冲突,后来西欧和北欧的一些主要国家先后卷入。这次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30年(1618—1648年)之久,对德国和欧洲有着深远的影响。

17世纪初年的德国仍然是一个滑稽的帝国,没有民族统一,分裂割据依然如故。在德国诸侯中间,新教和天主教的势力几乎相等。北方诸侯多信路德教,如萨克森、黑森、勃兰登堡、梅克伦堡、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和荷尔斯泰因等。莱茵河上游的巴拉丁、符腾堡和巴登,则信加尔文教。天主教势力的大本营在南方的巴伐利亚和奥地利,同时在莱茵河下游的科隆、特里尔、美因茨三个大主教区以及明斯特主教区和尤利希公国也有很大势力。无论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都无意遵守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常常为扩大地盘和争夺教产,打着宗教的旗帜挑起武装冲突。加尔文教诸侯力图争得与路德教诸侯同等的合法地位,但是受到天主教方面的反对。德国皇室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着奥地利、捷克、士瓦本和阿尔萨斯一带,比任何诸侯的版图都大、势力都强。它的旁支还控制着西班牙。德皇依靠自己的实力,利用诸侯之间的矛盾,积极推行中央集权政策。他以反对新教为旗帜、限制新教诸侯为借口,力图取得天主教诸侯的支持,以加强皇权。教皇反对宗教改革和任何新教,自然站在皇帝一边。然而,德皇实行中央集权的条件已大不如前,因为这样不仅遭到新、旧教诸侯的拼命反抗,资产阶级已匍匐在诸侯的脚下无所作为,而且为国际上的大霸、小霸所不容,特别是已实现君主专制的邻邦法国和瑞典绝不允许一个强大的德国出现在自己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