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多方面来看,现居美国的中国指挥张弦是西方音乐系统训练出来的一个成功个案。她在欧洲与美国蒸蒸日上的指挥事业,是多个国家的传统训练所培育出来的。
洛林·马泽尔在她参加2002年的马泽尔/费拉尔指挥比赛期间(她当年是双冠军之一)就很赏识她,后来更聘请她担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副指挥。随后,她迅速地建立声誉,带领纽约爱乐乐团演出马泽尔本人不太愿意指挥的项目——青年人音乐会、户外演出、委约作品首演等——同时,张弦受到了乐手和观众的喜爱,《纽约时报》曾嘉许她“充满**的音乐感”与“脚踏实地”的个人风格。
35岁的张弦,绝对是中国孕育出来的人才。东方与西方两种不同的传统,以及古典音乐特别重视的过去与传承,令这位女指挥家变得像个改革派的先进分子。“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她跟我在电话交谈时正在家里安胎,等待孩子的出生,“但是,当你来自不太寻常的背景,对于传统的界别也就有不同的看法”。
张弦出生在中国边境小镇丹东,远远看到“朝鲜就在河的对面”。父母亲都喜爱音乐,可是他们没有机会专修音乐。母亲受过音乐教育,可惜还没毕业就下乡了。父亲自学音乐,在一个乐器厂上班。所以,接触音乐对张弦而言是必然的。一开始,张弦跟母亲学基本乐理,所用的只是一台小型钢琴,运作有点像风琴(需要用脚踏才会发声)。到了张弦4岁的时候,父亲制作了一台真正的钢琴:他从厂方订购不同零件,把它们拼合起来。“当时,我是唯一一个家里面有钢琴的孩子,我也是唯一一个认真学习这门乐器的人”,她说,“5岁的时候,连本地的电视台也拍下了关于我的报道。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我这样背景的人”。
还没到12岁,张弦已经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念书了。在附中,主修钢琴4年后顺利考进大学,但老师当年善意地劝她放弃钢琴,因为她的双手太小了。于是她改变了计划,主修指挥。2008年年初,张弦领导德累斯顿国家乐团的时候——她是首位在那个世界驰名的大音乐厅领导演出的女指挥——受到西方媒体的高度重视。其实,张弦是从“女人撑起半边天”的国家走出来的,在中国,性别问题一早就不算是什么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