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田野民俗志(第2版)

第五节 阐释叙述

字体:16+-

阐释叙述的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这里介绍常见的几种。

一、阐释叙述的定义

阐释叙述,指运用适当的概念和理论,表述他者的思维逻辑和文化脉络的工作。在田野作业中增加阐释叙述,把被调查者的日常行为、社会生活和整体文化当作一个相互联系的单位来叙述,能给田野作业的个案研究带来一定的普遍意义。

二、背景法

背景法,指用局部社会、局部文献或局部变迁做底框,加厚“文化”。马林诺夫斯基最先创用此法,原意是用局部地方社会研究整体社会模式,先用地方社会的背景做构架,再用背景的影响对资料进行解释,把被调查对象的资源、社会关系、民俗风尚和历史传统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叙述。

在现代田野作业史上,使用背景法更加细化。许多田野作业者运用这种方法,不仅分析资料所赖以生存的、笼统的社会文化大背景,而且注意到人类的多元社会文化现实,转向针对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研究不同的背景。根据这一变化,田野工作者开始关心背景的不同历史样式、不同社会层次和不同精神世界,同时开始了解它们如何结构民众行为的世界观的方式,以及民众如何为此而组织自己的知识。

概括地说,现代田野作业者使用背景法,应用了以下一些原则。

第一,设定调查对象的文化范围,不同社会的调查有不同的设定。

第二,以该社会的母语为基点,识别其文化语法,了解他者文化集团的分类与命名的办法。

第三,寻找意义对立的、同义的和多义的词语分类单位,确定其覆盖范畴,分析其内部的排列层次,解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真实意义。

第四,文化成分分析,指出各类词语的意义来源与非语言学的经验和形象世界的属性,这种属性被称为文化成分或文化要素[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