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田野民俗志(第2版)

第三节 田野报告小说的记述策略

字体:16+-

人文科学是需要描述的,因为它的科学基础正在于描述。没有描述,就不能记录大量的、生动的、本土的、风俗的、语言的、价值观的、情感的、个性的、日常生活的等千姿百态的人文现象,就不能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对人文现象做分析和研究,就无所谓人文科学。描述的胜境之一是田野报告小说。

一、田野报告小说的定义

田野报告小说,指田野工作者采用文学描写的轻松笔调,采用小说的文艺体裁,在田野调查点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活动的范畴内,组织和撰写田野资料。与一般文艺作品不同的是,这类小说还包括田野注释、广泛的书目摘要和神话传说故事的重要部分的摘要。它的手法是文学的,但它的性质是学术化的描述。它通过这种描述,把人文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推向社会,把学者所发现的人类文化故事告诉整个世界。

这种工作具有明显的社会效果,能使个案的、枯燥的学术记录资料变成通俗易懂的、可读性强的、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读物。这种写法,从19世纪的英国人类学家安德留·朗就开始了,他的文笔简易流畅,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田野报告小说与文学传统

在我国,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许多现代学科的起步,都与文学传统多多少少有些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底子养育出来的特点。它的长处很多,主要是保持了民族化、审美化和情感化的中国风格,在叙述上,深入浅出,容易普及学科学理;在中西学术的对话与互动上,有利于带动传统话语的现代转型,引起轰动效应;在创建现代学术上,可以借助他者的文化视角、观点和分析方法,重新描述本民族混杂一处的文史哲资料,形成新的阐释体系。

近些年,国内有些方面的人文科学研究,喜欢宏观的、理念的、大框架的构想,而不去做实际的、田野的、系统的人文现象描述,热闹了一阵子,最后还是说不清本民族的人文科学到底是什么。自以为追随了西方的“后现代”,见了西方人才知道,西方人研究中国的人文文化反而更重描述,而且是具体描述、反复描述,再从中求结论、做阐释,得出了许多新概念。我们自己不描述,对人家的新概念的短长,就说不出所以然。相反,一些人没有学术描述而一味地追求文学效果,后果更糟糕,那将以自我文化解释他者文化,失去田野工作者对他者文本的使用权威。人文学者不描述的结果,是自我的失落。在许多时候,正是由于人文描述上的落后,才不能把学者掌握田野资料的优势,转化成人文科学的成果。在这一点上,要向前辈学习。他们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有无数的甘苦之言,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解决得好,他们的文学特长还成了他们登上学术高峰的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