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资本家”的形成
刘国樑的经商选择基于一个稳定的家族传统,下面要探讨刘姓家族的经营管理之道。我们首先利用政府行政管理文献、政府档案和口述史资料,分析成文厚在1942年后的传统继承和现代变革。在此基础上,讨论“民族资本家”概念的形成。
自1942年至1952年,成文厚都是家族股份制商号。与任何家族企业一样,成文厚商号模式的生成,一是由家族创立商号,依靠家族能力和人力求得发展;二是商号的经营管理应该在家族成员的掌控下进行。
起初刘国樑在经营上还是维持上一代的传统,与纸张印刷品有关。1937年他正式成为成文厚的经理后,销售的“图书仍然是黄历、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农村读物等,新书很少”[10]。不久日军摧毁了吉林的成文厚分号,这时刘国樑可能明白,社会在动**变化,他遇到了家族企业重创和损失的现实,也面临着自己与北京其他纸张文具行业的激烈竞争,他需要加强行业规模和专业知识技能,这正是刘国樑试图寻找新的发展出路的动力和社会环境。
为此,我们也要尝试重构他的主要策略。现在我们回到刘国樑领导商号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设计生产的千余种账簿表单。[11]这些样品展示了一个账簿业从白手起家到设计成熟的过程,证明刘国樑在这项革新上极富创新精神,并付出了长期的探索。成文厚是集账簿设计、纸张文具和印制装订为一体的综合性行业,经营者除了生产账簿,还要掌握新的会计概念、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商业或银行会计知识和财政知识,熟悉各个生产环节,了解各方面政策的变化。我们由此也能看出刘国樑的才能。在现代会计知识方面,刘国樑与北京人贾得泉合作,使自己成为新兴财会行业的内行。贾得泉是会计师,在西单大街西四缸瓦市开办了得泉簿记学校,自任校长兼教员。1985年,成文厚举行50周年店庆展,在展品中,有一份刘国樑于1942年10月20日以成文厚商号的名义与贾得泉签订的合作协议,协议规定,贾得泉同意担任成文厚账簿的“设计顾问”,与成文厚“永久合作”。成文厚提供经济支持,将贾得泉的设计产品上架销售。贾得泉应利用其社会影响向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介绍成文厚“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新式账册”[12]。自1942年10月23日起,北京《实报》对此予以报道。该报除了刊发得泉簿记学校11月的招生计划,还刊载了该校以下三行信息:“本校设计新式账簿,每本5元,预约九扣,十月底附送说明书负责解答,预约处西单北大街成文厚。”广告将会计学校与成文厚商号的推介混合,一直登到11月13日,共登载23次后停止。此后,自1942年12月1日至1943年10月10日,他们很少再做联手广告,只有得泉学校登载每月各班的招生计划。1942年,第一批新式账册出台,产品的成本很高,但迅速售罄。成文厚看到了这种产品的市场商机。1943年,成文厚与天津文化制本厂签订协议,由对方制作账簿,到当年10月,成文厚已能满足市场供应[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