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是法国在20世纪30—40年代出现的一个电影学派,名称来自世界电影史理论家萨杜尔的评价。他说:“诗意现实主义是1930至1945年间把克莱尔、维果、雷诺阿、卡尔内、贝盖尔、费代尔等人联结在一起的一条共同的纽带。”[3]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受到左拉自然主义美学原则的影响,将抒情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产生了一批反映法国电影本性与民族性特色的电影。
一、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阶段
1.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的文化基础与独立电影的兴起有关。30年代,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法国电影大公司“百代—纳当”与“高蒙—法兰科—奥倍特”相继倒闭,引发独立电影的兴起。独立电影为电影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促使法国电影本土化和特色化,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文化基础。1937—1938年间,法国出口的影片居世界首位。
20世纪30年代法国面临国际、国内的矛盾冲突,国际上德国和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猖獗,威胁着法国的领土主权;国内经济恶化,下层人民生活艰辛,在政治上引发了全民团结的爱国心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心。诗意现实主义将同情倾注于底层人民,表现小人物。世界有声电影的产生为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提供了创作新电影的技术条件。有声片使语言成为电影表现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助于表达30年代法国人的政治诉求,增强民族认同感。
2. 30年代初期诗意现实主义的准备时期
30年代初期是诗意现实主义的奠基阶段,产生了诗意现实主义的有声片。代表导演和作品有雷内·克莱尔的《巴黎屋檐下》(1930)、《自由属于我们》(1931),让·维果的《操行零分》(1933)等,主要表现底层小人物的生活,注重画面的诗意表达。
3. 30年代中期诗意现实主义的乐观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