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派(Left Bank Group)是法国“新浪潮”时期出现的另外一批电影导演,因居住在巴黎塞纳河的左岸而得名。
一、左岸派导演集团
左岸派是一批艺术趣味相投、长期合作的艺术家,并没有组成一个学派或团体。他们包括阿仑·雷乃、阿涅斯·瓦尔达、玛格丽特·杜拉斯、罗伯-格里耶等。他们在电影方面的成名作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问世的。
1.电影风格
左岸派电影与“电影手册”派影片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讲究个人风格,不拘守传统的电影语法。不同之处有以下四点:一是只拍专门为电影编写的剧本,从不改编文学作品;二是把重点放在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上,擅长表现人的潜意识,对外部环境采取纪录式手法;三是对电影手法修饰雕琢,绝不即兴拍摄;四是浓厚的现代派色彩。
左岸派电影是由文学作家拍摄的电影,因此在法国,左岸派电影被称为“作家电影”。作家电影的主要作品有:《广岛之恋》(雷乃导演,杜拉斯编剧, 1959)、《长别离》(科尔皮导演,杜拉斯编剧, 1961)、《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雷乃导演,罗伯-格里耶编剧, 1962)和《流浪女》(瓦尔达导演, 1985)等。
2.玛格丽特·杜拉斯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法国新小说派作家,左岸派电影编剧、导演。
杜拉斯原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生于印度支那嘉定市(即越南的西贡/胡志明市)。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小学的教师。在印度支那度过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成了杜拉斯创作灵感的源泉, 1943年她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亲故乡的一条小河的名字Duras (杜拉斯)。杜拉斯在大学里学过数学、法律和政治学。毕业后从1935年到1941年在法国政府殖民地部当秘书,后来参加过抵抗运动。
玛格丽特·杜拉斯
杜拉斯的成名作是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她的早期作品形式比较古典,后期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通常描写一些试图逃脱孤独的人物,并赋予心理分析新的内涵。杜拉斯常被认为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但是她本人否认这个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