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电影业
1.早期日本电影特点
1896年电影传入日本。默片时代的日本电影表现了突出的日本文化特点。日本电影从一开始并非无声,而是有解说员的旁白,当场为观众讲解剧情。解说员的旁白是从日本说唱艺术的“辩士制度”借鉴过来的,日本的默片都配有辩士的解说,称为“活动辩士”。直到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兴起后,辩士的作用才消亡。日本电影的开端结尾常常伴有画外音,表现出早期电影辩士旁白的痕迹。
歌舞伎是日本民族经典的舞台表演艺术,早期日本电影主要取材日本传统歌舞伎剧目,带有浓厚的舞台剧特色。电影沿用歌舞伎,大多采用全景、远景、长镜头的拍摄手法,如同实况转播的歌舞伎舞台演出。例如牧野省三导演的《忠臣藏》(1910)。
由于歌舞伎演员都是男性,歌舞伎题材的日本电影也都由男演员扮演女性角色,被称为“女形”, 30年代才普遍出现女演员。歌舞伎的舞台形式也对以后的日本电影产生了影响,例如黑泽明的《罗生门》就存在歌舞伎的舞台框架。中国对西方电影的引进是通过日本传入的,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根据京剧片段改编,与日本最初的电影题材来自舞台剧相同。
受美国电影的影响,日本电影建立了制作基地。所不同的是,美国电影只有好莱坞一个中心,而早期日本电影制作有两大基地,东京和京都。东京以拍摄现代戏为主,京都以拍摄古装片为主。它们风格对立,竞争激烈。日本电影模仿好莱坞建立电影企业,电影制片公司有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简称“日活”, 1912)、天然色活动照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活”, 1914)、大正活动映画(简称“大活”, 1920)、松竹株式会社(简称“松竹”, 1920)、国际活动映画公司(简称“国活”, 1920)、帝国映画艺术公司(简称“帝映”)、东宝株式会社(简称“东宝”, 1932)等。电影制片公司此起彼伏,电影产业一片繁荣。所不同的是,好莱坞电影实行制片人制和明星制,日本电影则是以导演为中心,具有东方文化的“家长制”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