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艾汶河畔斯特拉福镇一个富商家庭。少年时代,他曾在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过古典文学、修辞学、拉丁语和法语等。由于家道中落,他后来中途辍学,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1582年,18岁的莎士比亚娶了比他大8岁的安妮·赫索威。3年后,他只身离开家乡来到伦敦,先是在剧院门口给人看管马匹,在剧场里当清洁工,随后在剧院担任临时演员。1590年,莎士比亚开始戏剧创作,并与当时的“大学才子派”剧作家有交往。他的戏剧才华很快就显露了出来,所编写的剧本不断获得成功。以后,他还成了伦敦环球剧场的股东之一。从1597年起,他的剧本开始出版,并十分走俏。从此,莎士比亚成了著名的戏剧家。在完成了39个剧本、两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的写作之后,大约在1612年,莎士比亚离开伦敦,回到故乡斯特拉福。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去世,享年52岁。
莎士比亚的创作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90—1600)为历史剧、诗歌和喜剧创作时期。青年时期的莎士比亚怀抱着人文主义的理想,对社会、人生以及人类前景的态度是乐观的,因此创作的基调也是浪漫、激越、明朗的。
莎士比亚一生写过10部历史剧,其中9部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他的历史剧大多取材于《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反映英国自13世纪至16世纪三百多年的封建统治阶级争权夺势的历史,表达了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的人文主义政治理想,体现出悲剧性与喜剧性融混的艺术风格。
《理查三世》(1592)是莎士比亚早期历史剧中的一部重要作品。该剧塑造了阴险狡诈、凶狠毒辣的暴君理查三世的形象,表达了对专制暴君的谴责。《亨利四世》(上、下,1596—1597)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剧中的亨利四世是一位有才干的君王,但完美、理想的君王却是亨利五世。虽然,亨利五世在做太子时不务正业,常常在市井与没落贵族福斯塔夫以及一些流氓无赖鬼混,但在内战爆发后却能勇敢地奔赴战场,为平定叛乱立下汗马功劳。即位以后,他能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处处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在稍后的《亨利五世》(1598—1599)中,作者进一步写亨利五世团结民众,外御强邻,内止纷争,把国家引上和平统一的正道。亨利五世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关于开明君王的政治理想。首先,他不像乃父亨利四世那样靠不正当的手段夺得王位,而是通过合法的继承权登上国王的宝座,拥有着毋庸置疑的道义合法性。其次,其治国才能比他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个人品德更是远在父亲之上。他虔信上帝,胸襟开阔,宽厚待人,从不居功自傲,处事公正严明,所以,上至王公,下至庶民,都对他奉若天人,敬若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