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幕诗体喜剧《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作,也是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杰作。
《伪君子》写破产贵族答尔丢夫投身到宗教界,用骗人的慈善与矫作的热诚骗取富商奥尔恭的信任,混进了他家。奥尔恭把答尔丢夫当作精神导师,百般体贴,奉为上宾。他不仅要把女儿嫁给答尔丢夫,而且还要剥夺儿子的继承权,把家产全部赠送给对方,甚至把危及生命的秘密——政治犯藏在他家里的文件也知会给了答尔丢夫。答尔丢夫不仅要娶奥尔恭的女儿,还要勾引他的太太欧米尔;不仅要霸占他的财产,还要置他于死地。在危急关头,幸好国王洞察一切,宽恕了奥尔恭,惩治了答尔丢夫。
《伪君子》是一篇击中时弊的战斗檄文。17世纪的法国社会出现了宗教热。盛大的教会势力打着上帝的旗号进行思想统治,其活动带有明显的伪善特点,教士们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是一种普遍现象。当时,法国社会中出现的“圣体会”,是由一些顽固势力组成的宗教组织。它表面上搞慈善事业,实际上却是一个秘密的谍报机构。它把会员装扮成教徒混入老百姓中,或扮演良心导师打进宗教徒家,观察人们的言行,通过告密向宗教裁判所提供审讯材料,迫害异教徒、自由思想者和无神论者。它还把魔爪伸向资产阶级,用控制富有资产者的策略同王权较量,以削弱王权。这种行径危害性极大,它不仅为广大人民所痛恨,也为王权所不容。莫里哀针对这一社会现象,写出了《伪君子》一剧,及时向这股逆流发难。无疑,他也因此遭到了教会和顽固势力的阻挠和迫害。剧本写成之后,当时法国的皇太后、巴黎议会主席、巴黎大主教等一再勒令禁演、禁读。从1664年到1669年,莫里哀先后3次上书路易十四陈述理由,对该剧的被禁进行抗争。最后皇太后去世,教皇颁布“教会和平”诏书,宗教迫害暂缓,该剧才取得上演机会。1669年2月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此后《伪君子》成了莫里哀最受欢迎的剧目,法兰西喜剧院在1680—1960年就演出了2654场。斗争的经历和历久不衰的演出盛况,正说明了《伪君子》主题的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