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当时名存实亡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直辖市法兰克福。父亲是律师,当过皇家顾问,知识渊博;外祖父曾是这个城市的终身市长;母亲生活闲逸富于幻想。歌德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得到了良好的教养,而上流社会“错综复杂的迷津暗道”和德国庸俗市民的习俗又赋予他天才(或者叫魔鬼)的气质。1765年,歌德来到父亲曾就读过的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但他更感兴趣的是文学、绘画和自然科学。1768年歌德因病辍学,长期的病休培养了他的内省功夫和神秘主义。他以炼金术、占星术和玄妙哲学自娱,所有这些都在巨著《浮士德》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1770年,歌德转入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攻读法律。这里学术相对自由,因而稍后成为“狂飙突进”运动的策源地。歌德在这里接受了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以及卢梭、伏尔泰的启蒙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结识了“狂飙突进”运动的领袖赫尔德。与赫尔德的相交,是青年歌德思想与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尤为重要的转折点。赫尔德引导他收集和学习民歌,帮助他打开了荷马和莎士比亚的大门,从而使其摆脱了宫廷文学和古典主义的文风,使其最终写出了一批感情真挚、意境清新、声律优美的抒情诗,如《五月之歌》《野玫瑰》《欢迎和离别》等。这些诗作标志着德国抒情诗新纪元的开始。
1771年,歌德大学毕业回故乡,一面当律师,一面写作。1773年,歌德根据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史实写成了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历史悲剧《葛兹·封·伯利欣根》,剧中混乱动**的社会正是18世纪分崩离析的德国现实的写照。主人公葛兹是一位勇敢非凡、受农民爱戴的英雄,他反抗大封建主和大主教,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德国。在革命过程中,他一方面反对贵族的压迫行为,一方面又反对农民的革命暴动,表现出骑士阶级的局限性。在艺术上,此剧和古典主义戏剧相反,人物多,场面大,矛盾错综复杂,完全打破了“三一律”原则而有意学习莎士比亚风格,体现了“狂飙突进”反古典主义的文学精神。同年,歌德还根据古希腊神话写成哲学诗剧片断《普罗米修斯》,塑造了一个同情受压迫人民、反抗最高统治者的巨人形象,表达了其不满现实、渴望改革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