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的文化、历史传统有差异,浪漫主义文学在欧美各国的发展和成就也不平衡。
(一)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首先在德国产生。德国在当时的西欧是非常落后、守旧的国家。严重的封建割据,使全国四分五裂,封建势力十分强大;法国大革命的结果,使不少人对革命怀有疑虑和恐惧,形成了一种压抑沉闷的空气。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辅之以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直接促使不满现实的德国浪漫派作家逃遁到纯粹的精神领域中寻找精神的寄托。于是,一种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与悲观情调的浪漫主义就在德国形成。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倡导者与奠基人是奥·施莱格尔(1767—1845)和弗·施莱格尔(1772—1829)兄弟。他们于1798年创办了《雅典娜神殿》杂志,宣扬浪漫主义的理论主张,并首先提出了“浪漫主义”的名称。18世纪末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核心力量“耶拿派”,其理论奠基者就是施莱格尔兄弟。两兄弟与诺瓦里斯(1772—1801)、路德维希·蒂克(1773—1853)等人集居耶拿,以《雅典娜神殿》(1798—1800)杂志为喉舌,反对古典主义,探讨文艺发展新的可能,故称耶拿派。他们鼓吹文学与宗教的结合,否定规律和法则,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他们宣称只有浪漫主义的诗才是“无限的和自由的”,把诗人的主观作用强调到了可以超越客观现实的地步。受这种理论的影响,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充满了神秘虚幻和恐怖怪诞的色彩,耶拿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推诺瓦里斯的《夜的颂歌》(1800)。该作抒写诗人对已亡情人的思念,歌颂永恒的黑夜与死亡,表层的悲观情绪中蕴含着炽热的生命热忱。
德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重视民间文学,民主性增强。“海德堡派”诗人克莱门斯·布伦塔诺(1778—1842)和阿希姆·封·阿尔尼姆(1781—1831)收集编撰的民歌集《儿童的号角》(1806—1808),在德国民间文学的整理方面做出了贡献,他们企图借此找回德国的民族自信心。雅可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是著名的童话作家,他俩合编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2—1815)突出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和智慧,语言生动,富于幻想。霍夫曼(1776—1822)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最具国际影响的作家,其短篇小说集《谢拉皮翁兄弟》(1819—1821,共4卷)具有神秘怪诞的色彩,人物的命运往往受神秘力量的控制。霍夫曼的小说对爱伦·坡、波德莱尔等后世作家均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