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于1799年5月20日出生于法国西部的图尔市。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发迹的暴发户。他的母亲比父亲小32岁,是巴黎银行家的女儿,金钱观念很强。巴尔扎克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附近的乡村去寄养,从上小学到中学毕业,也始终寄住在外。离开家庭的童年生活的痛苦使他毕生难忘。1812—1814年全家迁居巴黎。1816年巴尔扎克根据父母之意,进入巴黎大学学法律,课余时间常在法律事务所当文书。他醉心于文学,常常自己到附近的索尔博那学院去听文学和哲学课。在此期间,他接受了唯物主义思想。
1819年大学毕业后,巴尔扎克违抗父母之命,放弃当律师的美好前途,执意要去当作家。他与父母达成协议:给他两年时间从事文学创作,若成功了,就让他从事文学创作,若不成功,则回头从事法律工作。两年过去了,巴尔扎克写了许多浪漫主义作品,都没成功。他想继续搞文学创作,父母便停止了对其生活费的供给。为生活所迫,他曾投笔从商,当过出版商,办过印刷厂,但均以债台高筑而告终。饱尝了失败的痛苦且负债高达6万法郎之后,巴尔扎克于1828年重新回到文学创作上来。他在书房的壁炉上放了一尊拿破仑像,上面刻着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彼以剑锋未竟之事业,吾将以笔锋竟之。
1829—1848年是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的时期,也是他文学事业的全盛时期。1829年,其第一部以“巴尔扎克”署名的小说《朱安党人》出版,它是巴尔扎克的成名作,也是《人间喜剧》的第一部作品。小说尽管尚带有早期浪漫主义作品的痕迹,但作者已开始走上了描绘时代风俗的现实主义道路,此后写的《高布赛克》(1830)、《苏城舞会》(1831)、《夏倍上校》(1832)等一系列作品,都发展了这种现实主义的倾向。1833年,其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发表,标志着他现实主义风格的成熟。1834年发表的《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另外,其比较重要的作品还有《乡村医生》(1833)、《对于绝对的探讨》(1834)、《幽谷百合》(1836)、《塞查·皮罗多盛衰记》(1837)、《古物陈列室》(1836—1839)、《幻灭》(1843)、《农民》(1844)、《贝姨》(1846)、《邦斯舅舅》(1847)等。在从事《人间喜剧》创作近20年的时间里,巴尔扎克以超人的毅力与才智完成了91部小说。他常常在写到手发麻、眼流泪时才停下来休息,喝一杯浓咖啡后重又投入工作。正是这种夜以继日超负荷的劳作,才换来了“比岁月还要多”的作品,但同时也过早地耗尽了他的生命。1847年,他已开始感到身心交瘁。1850年,巴尔扎克在乌克兰和已有近20年通信交往的韩斯迦夫人结婚后就重病不起,于8月18日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