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国文学史(下册)

总序

字体:16+-

曹顺庆

《光明日报》2014年09月24日01版刊登了叶小文的《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文章指出:

在观摩北师大“国培”计划课堂教学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古代经典,语重心长。讲的虽是教材编辑要保留必要的中国文化经典,却涉及“把根留住”——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

我认为,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面临失传的危险:现在许多大学生基本上无法读懂中国文化原典,甚至不知“十三经”究竟为何物。这种不读中国古代经典原文的现象,已经大大地伤害了学术界与教育界,直接的恶果,就是学风日渐浮躁,害了大批青年学生,造就了一个没有学术大师的时代,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严重失语,造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创新能力的衰减。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在整个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以教材编写为例,编写内容多为“概论”、“通论”,具体的“原典阅读”少,导致学生只听讲空论,只看“论”,不读经典;只读文学史,而很少读甚至不读经典作品就可以应付考试,以致空疏学风日盛,踏实作风渐衰。另外,许多教师所用的读本基本是以“古文今译”的方式来教学的,而并非让同学们直接进入文化原典文本、直接用文言文阅读文化经典与文学典籍,这样的学习就与原作隔了一层。因为古文经过“今译”之后,已经走样变味,不复是文化原典了。我认为应当要求学生直接阅读中外文原著,不用今译汉译,这也许是改变此种不利局面的有效途径之一。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