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的伤痛、经济危机的动**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乃是把握20世纪西方社会的基本地标。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新马克思主义以及各种名目的相对主义哲学文化思潮,层出不穷。传统文化遭遇各种挑战,传统价值观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不断被摇撼。于是,以五花八门的形式革新形成的各种流派均以“反传统”相标榜,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从19世纪绵延而来,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持续与发展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文学背景中发生。
大致来说,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在持续地绵延中有三次平缓的波峰。20世纪世纪之初,罗曼·罗兰、萧伯纳等一批跨世纪的老作家承上启下,锋头不减,分别写出了自己的经典之作,显示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至30年代,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给正遭受经济危机**的西方各国带来了新的希望,许多作家开始向“左”转,反映中下层民众苦难、揭露西方社会病症的应时之作开始大量涌现。70年代以后,人们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反叛与创新开始厌倦,那种过分注重哲理思辨、崇尚形式的追求使文学越来越抽象艰涩,许多作家开始回过头去在文学传统中寻找出路,于是就有诸多以平实手法描摹人性追寻意义的作品复归流行。当然,文学是时已经经历了形形色色的技法实验,许多作家的创作已经呈现出交融互补的局面,现实主义也经过了几番洗礼,此种回头带来的“复归”并非是要真的回到既往,因此才有所谓“新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泛现实主义”等语焉不明的新词漫天飞舞。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不像现代主义文学那样以树旗立号的流派面貌出现,现实主义作家散落在各个国家各种具体社会背景之中,各自探求、开拓自己的艺术天地。但作为一种从根源上沿袭写实传统的创作现象,在总体上二者还是大致有着共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