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国文学作品选·西方卷(上)(第2版)

福楼拜

字体:16+-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法国承前启后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在创作中偏重于客观写实和精雕细刻,倡导“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追求严谨精致的艺术风格,其文学观念对后来的自然主义有重要影响。

福楼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包法利夫人》(1857)通过描写外省富裕农家独生女爱玛的人生悲剧,鞭挞腐化堕落的资产阶级社会。她满腔热情、义无反顾地投入虚幻的爱情之中,却无法看清自己所爱的人原本是自私自利、庸俗浅薄之徒。作者像一个“中立”的导游,带领我们逐一去认清这些“正人君子”的真实嘴脸,更让我们看到了金钱关系、名利追求对社会关系的强大支配作用和腐化效应。爱玛对爱情的幻想越多,她的幻灭也就越大;她对社会的恶浊鄙俗感受得越真切,社会对她的报复就来得越凶狠;她的反抗越强烈,她的毁灭就来得越快速。爱玛的悲剧正在于此。临死前,爱玛“什么人也不恨了”。这种近乎无声的抗议,饱含着无尽的凄凉、酸楚和莫名的伤痛、悲怆,实则是对当时过于冷酷、残忍的法国社会现实的强烈控诉,同时也是对资产阶级文化的深刻嘲讽。

这里节选的两节集中地体现了福楼拜倡导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第二部第八节描写的“农业展览会”成为了读者考察外省风俗时不可多得的典型环境。本来是展示农业生产成就的大会,竟然成为了罗道尔弗勾引包法利夫人的应时舞台,这多少有几分滑稽与嘲讽。更巧妙的是,作者交替叙述罗道尔弗虚情假意的“求爱”表演与官员们装腔作势、空洞浮泛的致词,使二者之间构成一种有趣的相互映衬关系。

第三部第七节以爱玛借款还债为焦点,提供了一个让读者进一步认识作家笔下人物的舞台。这些不同人物虽各自的言行不同,但其世故、冷漠则如出一辙。作家有条不紊地把这些人物逐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显示了其高超的艺术驾驭能力。如果将这两章对比着阅读,则会对福楼拜描绘丰富多彩世态的功力有深刻的印象,对其细腻而不琐碎、详略得当的描写风格获得真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