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国文学作品选·西方卷(下)(第2版)

陀思妥耶夫斯基

字体:16+-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又被许多人看成是西方现代派的鼻祖。他的重要作品有《被欺凌与被侮辱的》(1861)、《死屋手记》(1861)、《罪与罚》(1866)、《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等。

《罪与罚》中的法科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生活极端困苦,同时他看到周围底层民众生活的惨状,认为拯救人间苦难的超人可以突破世俗法律、道德的约束,为社会重新立法。他试图扮演这样的超人角色,于是杀死了贪婪刻薄的典当婆。但杀人后,他陷入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中。他深爱纯洁善良的索尼娅,从她身上看到人类苦难的象征。在索尼娅的鼓励下,他向警方自首,被判处流放苦役。在流放地,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精神上接近了上帝,燃起新生的希望。

《罪与罚》在揭露俄国黑暗现实,表现下层人民的绝对贫困,展露俄国阶级矛盾方面是深刻的、卓越的。在探索个人与社会出路时,作品强调宗教的作用,把苦难神圣化,把良心发现、皈依上帝当作拯救良方。俄国著名思想家美学家巴赫金则认为该小说中的各种思想是处于“对话”的、“争论”的状态,没有绝对的真理和结论,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小说文体——“对话体”小说。此外,由于陀思妥耶夫斯基集中关注下层人在现实生活中倍受挤压的压抑的生命状态、集中关注罪人、病人、白痴等类型人物的心灵变态、精神痛苦和多重人格的无理性状态,所以,他的小说为后来的现代主义开了先河。

本书所选第一部第七章,写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种种动机的推动下,杀死了贪婪无耻的高利贷者阿廖娜,随后又误杀阿廖娜的妹妹丽莎维塔。陀思妥耶夫斯基将人物放在极端情境中,观察人物的心理变化,挖掘人物潜意识的分裂和扭曲,并制造悬念、激化情节、渲染恐怖气氛。其驾驭复杂场面、描摹变态心理的能力令人惊叹。第五部第四章,记录了拉斯柯尔尼科夫与索尼娅的第二次谈话。拉斯柯尔尼科夫试图证明自己杀人是应该的,但索尼娅表示人不能篡夺上帝的审判权,劝他到大街上亲吻被他玷污的大地,向全世界认罪。尾声第二章中,拉斯柯尔尼科夫看似走出“人神”逻辑而接近了上帝,实则并没有完全解决自己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