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1、2月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国学保存会[1],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2];2月23日,其机关刊物《国粹学报》正式发行。这是晚清国粹派崛起的重要标志。由此,国粹派在“保种、爱国、存学”的旗号下,迅速展布了自己的阵势,在革命派队伍中独树一帜;国粹思潮也因此浸浸而起。
国学保存会无疑是国粹派组织国学研究和宣传国粹思想最重要的团体。关于它的缘起,论者通常都追溯到与其有连带关系的《政艺通报》。是报同样由邓实、黄节于1902年12月创于上海,为半月刊。邓实说:“是时国家方丁庚子之变,念亡国之无日,惧栋榱之同压,于是皇然而有《政艺通报》之刊。”[3]目的虽在救国,但其旨趣是要致力于介绍西方的政治与科技,讲求政、艺“二通之学”。邓实认为,中西强弱相异,原因不仅“其大在政,其小在艺”,而且还在于西方“政艺合”,中国“政艺分”[4]。所以,《政艺通报》同时介绍西方的政治与科学技术。其体例:报首恭录上谕,次分上下二篇。上篇言政,下篇言艺。言政之目有七:政艺文篇、政书通辑、内政通纪、外政通纪、西政丛钞、历代政治文钞、皇朝政治文钞;言艺之目有四:艺学文编、艺书通辑、西艺丛钞、艺学图表。
显然,《政艺通报》没有超出当时改良派报刊的范围,那么,邓实等人何以能立足该报,而为作为革命派一翼的国粹派开辟新的阵地呢?要说明这一点,仅仅局促于《政艺通报》本身是不够的,事实上,国学保存会的缘起,肇端于中国教育会及其余绪。
1902年4月,蔡元培、蒋智由、黄宗仰、林獬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表面为办理教育,暗中鼓吹革命”[5]。这是当时中国国内第一个革命组织。它属下的爱国学社、《苏报》三位一体,很快构成了上海革命宣传的中心,吸引着大批热血青年加入革命。在中国教育会的成员中,就包括了章太炎、林獬、刘师培、柳亚子、陈去病、马君武、朱少屏等后来组成国粹派的大部分中坚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