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认知作用指的是,文学通过生动形象而真实可信的描绘帮助人们了解特定时代生活的现象和本质,并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推知未来。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由于它们用艺术的手段真实地再现了彼时彼地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可以使读者知道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和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和人们的思想、情趣等各个方面。
首先,文学能够认识社会,是社会的史料库和百科全书。
透过文学作品描写的社会生活的林林总总,使我们能够认识社会历史的本质,了解历史,观照现实。恩格斯认为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生活状况。他这样评价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诸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2]《人间喜剧》全面反映了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是一部法国社会风俗的浓缩史。作者巴尔扎克不愧为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面旗帜,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宏大的文学构架系统,通过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这三大主题,再现了从“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
中国古代文论强调文学的认知价值,早期着重于对民俗风情的考察,孔子用简单的一句“诗可以观”对当时文学的认知价值做出了最简明扼要的总结。“观风俗之盛衰”,波诡云谲、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尽收眼底,可以通过查阅那些远古的神话、传说、诗歌来解析人类社会制度礼仪的变迁。这一点在先秦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里面有大量口头相授流传下来的各地民谣,为社会各个阶层所作,从中反映出从远古神话传说时代至春秋时期的风俗习尚、精神信仰和社会生活与变迁。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从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的历史生活,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国风》中的《七月》,是一篇极古老的农事诗,与《周颂》中的农事诗不同,它以相当长的篇幅,叙述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在社会学、历史学、农业学方面是极为可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