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概论

前言

字体:16+-

文学概论是文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素以“难读”著称。造成难读的原因,不仅在于它理论来源广泛,举凡哲学、美学、艺术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以及时兴的文化研究等都可以被纳入其知识视野中来,让初学者如行山**中应接不暇;而且,就国内的文学概论教材本身来看,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经典”的流失。比如,最常见的是,通篇大谈刘勰、黑格尔、伊格尔顿,但是既没有附文以参证,也没有明确标注具体的阅读范围,让学生难得一睹经典的真容。其实,所谓文学概论,无论编者持什么样的观点,也无论如何组织材料,从根本上来说,它们都必然从经典中来。而一旦失去背景资料的支撑,只剩下被“概述”出来甚至难免失之偏狭的理论观点,对于刚接触的读者来说,当然就显得有些勉为其难了。

经典缺失同样会对学习的效果带来很多影响。比如,接受的浮浅化。很多学生学了文学概论不知道它到底说了什么,能够说上来的,大概也就是意识形态、情感、语言、文本、语境等几个关键词而已。换句话说,学生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没有深刻领悟到文学真正的意蕴、功能和价值。不得不说,这样的文学概论反倒成了经典传播的一道屏障。再比如,学完文学概论,无法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缺乏创新能力。这一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得明白:一方面,“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宗经》篇);另一方面,“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茜,虽逾本色,不能复化”,“故练青濯绛,必归蓝茜;矫讹翻浅,还宗经诰”(《通变》篇)。刘勰还特别提醒:“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彩定,难可翻移。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沿根讨叶,思转自圆。”(《体性》篇)可见,对于初次接触文学概论的大学生来说,学习和了解文学理论经典不仅能够带来无穷的创造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种经典教育,奠定深厚的创造力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