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语言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文学语言是文学形式表达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必要因素。文学语言创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情感和反映社会生活。
日常语言通过文学描写创造了审美意象,克服了语言的抽象性,构成了特殊的具有审美意识的意象世界,因此文学语言具有意象性。
为了使语言具有意象性,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到语言的形象性。作者在创作时要注意区别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多运用生动鲜活的词语描绘具体形象,而尽量少用抽象化的表达。比如,《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描写风雪临降的场景时说:“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在此句中用“彤云密布”的“密”字表现出暴风雪来临时云层累积的场景,而“朔风渐起”的“渐”则动态地展示了风雪即将降临,同时“密”和“渐”这两个前后相互对应的副词还将风雪天的压迫感传递给了读者。其次,“志合文则”是中国古代创作论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要求作者在表达情志上合乎创作发展的法则。文学语言的意象性要求作者表现描绘对象的特征,需要使用与所描绘的人物和场景相符合的语言。如《红楼梦》中对“三春”姐妹的描写充分展示了文学语言需要契合人物特征:“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虽然“三春”姐妹的穿着打扮都是一样的,但是作者分别从形态、面容和气质的描写刻画了迎春、探春和惜春姐妹的不同特征,并且将外形特征与人物性格联系在一起,向读者暗示了迎春与世无争的处世性格,探春活泼世故、精明俊美的人物特征,而仅仅用“身量未足,形容尚小”描写惜春年龄最小的特征。最后,文学语言的意象性还需要作家精炼词语,充分运用形容词和副词描绘形态、声音、色彩和动作等。如赫尔曼·黑塞在《荒原狼》中娴熟地使用形容词来描绘人物与环境的冲突:“我是一个孤独、冷酷、忙忙碌碌、不修边幅的人,我生活在家庭中,生活在小市民的环境中;是的,我喜欢这样,喜欢在楼梯上呼吸那种安静、井然、干净的气息,喜欢人与人之间有礼貌,温顺的气氛。”在这一段描写中,作者通过罗列出“孤独、冷酷、忙忙碌碌、不修边幅”和“安静、井然、干净”这两组对立的形容词唤起了读者的想象,诱发读者感受人物性格和环境特征之间的冲突,并且在头脑中想象出主人翁的形象和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