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发展的新趋势依然与传播媒介密切相关。如今,新型的数字媒介已催生了多种文学样式,它们大体上可被纳入到以下两种文学之中:其一是网络文学,其二是微文学。
1.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是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出现在互联网上的一种文学样态。由于出现的时间较短,对其定义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广义的网络文学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所有文学和类文学样态。但这仅仅是根据传播介质来下定义,所以经不住推敲。例如,按此定义,《红楼梦》转换成电子文本上网之后也可称作网络文学。狭义的网络文学是指只能存在于互联网上,不能印刷出版,且充分体现着网络特征的网络超文本文学、多媒体文学,由网友共同创作的接龙文学,通过电脑软件创作的准文学等。但目前这类作品的数量不多,影响也不大。现在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定义是:网络文学是指网民利用电脑创作,首先发表于互联网上,供网民欣赏、批评或参与的文学或类文学作品。[1]
网络文学是于1994年进入中国的。1995年,“橄榄树”文学网站成立,1996年,中国第一个女子文学网站“花招”走进互联网络,1997年,中国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在上海设立。世纪之交以来,专业性的文学网站越来越多,较著名的有红袖添香、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言情小说吧、盛大文学等。此外,中国四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也都开辟了“文学”频道,这就为网络原创提供了更多的发表阵地。
网络文学在中国兴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从原来的无序走向了现在的有序,其作品也从原来的屈指可数变成了当下的多如牛毛。1996—1997年,因一些网络写手刚刚“触网”,他们还不可能有多大作为。这两年可看做网络文学的起步阶段。1998—1999年,随着蔡智恒的网络爱情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在网上连载,引发了中国大陆网络文学创作的热潮,也涌现出邢育森、宁财神、俞白眉、李寻欢、安妮宝贝等著名的网络写手。2000—2002年,网络文学获得丰收,一批网络小说(今何在的《悟空传》、林长治的《沙僧日记》、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江南的《此间的少年》、何员外的《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等)大受欢迎,并最终变成了传统的印刷文本。2002年,宁肯的《蒙面之城》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标志着网络文学被传统文学正式认可。2003—2004年,网络文学略显沉闷和低迷。而萧鼎的《诛仙》现身网络,则预示了玄幻小说的诞生。2006年,《明朝那些事儿》《鬼吹灯》《赵赶驴电梯奇遇记》等作品在网上走红。2008年10月—2009年6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的指导下,中文在线旗下的17K网站与《长篇小说选刊》联手承办了“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最终在1700部作品的基础上,由文学界推选出了10部最佳作品,由网络读者推选出10部人气最高作品。这一活动标志着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一次深入交流。此后,网络文学进入平稳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