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是西方共和政体的主要发祥地和实践地。集权威、智慧与自由于一体的共和政体,不但打破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演变规律,而且也使罗马迅速完成了从小山村向大帝国的过渡,被波利比乌斯誉作是“最佳且最接近完美的政体形式”。[1]然而,共和政体也并非始终具有先进性。至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罗马的这种政体已经形同虚设,“既没有躯体,也没有形式”,[2]最后还是没有摆脱其灭亡的命运,终为元首政体所替代。
对于罗马共和政体灭亡的原因,近代学者孟德斯鸠认为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元老院对军队的失控。他指出:当罗马的统治局限在意大利的时候,所有士兵都是公民;军队由执政官征集。军队的人数不多,国家只把有一定财产的人吸收到军队里来。元老院也能密切监视将领们的行动,使其无法做出违反国家的事情。“但是当军团越过阿尔卑斯山和大海的时候,战士们在许多战役中就不得不留驻在他们所征服的地方,这样他们就逐渐地丧失了公民们应有的精神,而在手中掌握着军队和王国的将领们感到自己的力量很大,就不想再听命于别人了。”[3]第二个原因是公民权的扩大导致公民同一价值观的消失。“在过去的罗马城里,人民是被一种同样的精神,对自由的一种同样的爱,对暴政的一种同样的憎恨所鼓舞的;过去在那里,对于元老院的权力和显贵的特权的嫉妒总是和尊敬混合在一起的,这种嫉妒不过是对平等的一种爱罢了。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表现了它所关心的特殊利益,表现了它对某一个强大的保护者的依赖。一个居民分散开来的城市再也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人们便不再有同样的高级官吏、同样的城墙、同样的神、同样的庙宇、同样的坟墓,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人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地爱自己的祖国,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4]野心家们把别的城市的居民和整个的民族引入罗马,为的是制造选举时的混乱或操纵选举。共和政体因为根本无法结束罗马的无政府状态,所以灭亡也是必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