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出现过一股全盘西化的思潮,其主要代表是《河殇》的作者。他们认为: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和东方文明有着本质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前者是开放的、重视贸易的海洋文明;后者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内陆文明。这种说法显然是与西方古代史上的事实相矛盾的。因为在上古时期,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尽管在形式上有许多差异,但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区别。它们都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文明。流传至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便是最好的见证。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曾经指出:在古代世界,谋求生存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五种:首先是畜牧业,其次是农业耕作,再次是海盗,还有捕鱼和狩猎。但他认为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农业。[1]这和《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中所描写的情况完全吻合。
综观两部史诗,我们可以发现畜牧业和农业,尤其是农业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农业中,种植业所占的地位尤为重要。几乎每一地产都有谷物田和葡萄园。种植的谷物主要有大麦、小麦等品种。凡是宴会都饮酒助兴,凡是祭祀都奠酒敬神。《伊利亚特》的作者在阿溪流斯盾牌上所描写的画面正是采用了这方面的题材。他在描写巴赛勒斯和地上的收割场面时曾这样写道:“在这块王家的田地里,有一群受雇的割麦人,手里正拿着镰刀在那里收割麦子,一抱抱的麦子沿着畦沟成行成行地倒下来,后面的人又用绳子将它捆好,其中站在旁边打捆的有三人,还有一些男孩子在后面捡拾丢落的麦穗,跑着送给打捆的人去捆绑。”[2]在另一幅画面上,他又描写了一个葡萄园的情景,在这里有结满美丽和金黄的葡萄,也有悬挂在空中的紫葡萄串。快活的青年男女正用编制的筐子、篮子盛着甜蜜的水果。[3]这实际上就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