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洗耳恭听:读懂音乐大师

一份奇特的历史清单·钢琴篇

字体:16+-

20年前在一本外国人写的长征传记里读到,延安当年最奢侈的艺术享受数军事顾问李德住处的唱片晚会,李德有德彪西弹自己作品的一张唱片。当时就觉得不可思议,而且生出一个念头,就是作曲家自己演奏自己作品,必定是不可企及的,但问题是作曲家演奏/指挥也有他自己的技术身体原因等限制,基本上依赖自己的演绎来传播作品的贝多芬、李斯特、肖邦毕竟属于19世纪,20世纪工业化程度飞跃,社会分工更呈细化,某种意义上已是演奏家的世纪,而作曲家演奏/指挥自己作品,甚至不排除唱片公司营销策略的考量,大多数情况下,立体声录音产生前作曲家现身说法的历史录音总和,受音效水准限制,其实只是钱锺书先生所说的庞大“文墓”或“文幕”,发掘和揭开即便有必要,它提供的也只是一种参考视角,和被受众长时间认可的经典录音必定保持着距离。举个中国的例子,阿炳当年有演奏《二泉映月》录音传世,但欣赏价值实在有限,同样的,刘天华1937年琵琶独奏的遗音《歌舞引》现在听来,也尽是历史沧桑而已。

A.普罗科菲耶夫演奏自己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皮艾尔·科坡拉指挥/伦敦交响乐团,1932年录音,EMI)及其他

这个录音产生于普罗科菲耶夫客居海外的最后时刻。第三钢琴协奏曲写于他巴黎时期的1921年,同年的首演由作曲家自己担任独奏(斯托克/芝加哥交响乐团)。1932年在EMI公司的阿贝路录音室,钢琴技术出众的普氏高质量地完成了该曲的首度录音,这也是他首次接触麦克风,对此,他在给米亚斯科夫斯基的信里打趣道:“想想看,录音时我不能打喷嚏或漏掉任何音符。”此曲的风格,兼有纤弱敏感的乡愁情愫和幽默机智的咆哮讽刺,其中锤子般敲击的键盘音型,体现出普氏鲜明的反浪漫主义个性,无疑,这是让自己扬名立万的音乐宣言,第一乐章中段独奏驰骋于音阶上的华丽景观,正是如入无人之境的作曲家的人格自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