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洗耳恭听:读懂音乐大师

奈伊晚期录音小记

字体:16+-

遭遇艾莉·奈伊(1882—1968),是由一个贝多芬的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的合集,因为乐队指挥都是伯姆,而唱片封套上显目的又是巴克豪斯之名,所以就没深究,满以为得了键盘狮王不为人知的贝多芬协奏曲录音,一听,演奏果然比他后来的DECCA立体声高出一截,而“贝四”和“贝五”相比,尤以后者更富神韵,那种大处着眼、胸襟开张的气魄,跟印象中恪守古典风范的巴克豪斯完全两回事,说来惭愧,一直把这个1944年的“皇帝”录音(伯姆/维也纳爱乐)当作战时偶露的一个巴克豪斯神迹,直到一日在他名字下瞥见Elly Ney字样,才知张冠李戴久矣。

这个“贝五”,真正超脱于尘世之音的,是第二乐章开首,钢琴在带弱音器的弦乐组吟唱后接过的独白,纯是一派温暖之光普照,非人间之声,是神力依附于贝多芬之魂,借了自然鸣响回**于历史的见证,它超越了演奏,超越了技术,也超越了音乐本身,是难以解释的神秘存在—印象中的“贝五”钢琴协奏曲,数肯普夫20世纪50年代版和阿劳80年代版构成两极,那是丰沛朴素之灵光和精微入神之妥帖的各擅胜场,谁曾想绝世之演早已在前,其风华气韵,即便借了晚近录音术的烘托也难以企及,如此巨擘,却又未被战后唱片业的黄金时代所看重,岂非怪事?

传奇

奈伊先是在科隆跟维尔纳和赛斯学习,后转到维也纳跟莱谢蒂茨基学习,但真正的精进是在李斯特的学生绍尔处获得的,她的另一位老师是著名的弗雷伯格,她曾亲聆克拉拉和勃拉姆斯的教诲—她身上的19世纪钢琴派别传承,毋庸置疑。1904年欧洲巡回演出后,奈伊迅速成名,除了独奏还涉及室内乐演出,小提琴搭档霍格斯特拉登后来成了她丈夫,这段婚姻持续到1930年,但两人的合作并未因此断绝,事实上,后来成为指挥的霍氏晚年为奈伊的协奏曲演出提供了最理想的乐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