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洗耳恭听:读懂音乐大师

《天鹅湖》与《黑天鹅》

字体:16+-

2011年的主流银幕,大有古典音乐回潮之意。《社交网络》里赛艇角逐一段,配的是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里“在妖王宫中”一段;《国王的演讲》里如果少了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和《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在压轴演讲里少了贝多芬第七交响曲次乐章的烘托,少了结尾国王走向民众时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的次乐章,不知要减去几多光彩;看阿伦诺夫斯基导演的《黑天鹅》,又如何能忽视老柴的芭蕾《天鹅湖》的存在?

芳婷是谁?

《黑天鹅》里,一群“天鹅”在化妆间里争论台柱贝丝的去留,尼娜叹息道,“她那么美”!马上有人抢白,“我奶奶也不丑啊”。尼娜反唇相讥,“玛戈·芳婷不是跳到50岁么?”

尼娜的偶像玛戈·芳婷(1919—1991)出生在上海,1935年在伦敦首演《天鹅湖》成名,到1978年退休前,一直是英国首席芭蕾演员,得过女爵士封赏,其单立脚尖22秒的神功至今无人逼近。1964年,芳婷和小她20岁的俄罗斯人努里耶夫在维也纳合作的一台《天鹅湖》,谢幕达到神话般的89次。细加观赏那台《天鹅湖》的现场DVD版,发现玛戈·芳婷的白天鹅自是白璧无瑕,她的黑天鹅,竟也是温存妩媚得恰到好处,并无明显的邪劲和狠劲—这里存在着对于黑天鹅的不同理解问题,最普遍的一种定位,是把她当成“模仿白天鹅诱骗王子的坏女人”,但放眼这几十年的国际芭蕾舞台,把她演成“靠本身魅力和个性打动王子的女子”的例子也层出不穷—不过这在《黑天鹅》中托马斯团长眼里,恐怕上不得台面,这点上说,团长对黑天鹅貌似新潮的理解和要求,仍然不免老套,他那“真爱才能解除魔咒”的观点,不过是逢迎某种当代趣味的论调罢了。

把芳婷挂嘴边的尼娜,原先是打算凭自己温和纯洁一路的演技,在《天鹅湖》里混个出人头地的,但她错了,错在她对当代市场口味变化的无意识,错在她演技之外应变能力的薄弱,归根到底,是错在对现实人生的准备不足和无所适从。这也罢了,偏偏她28岁了还没有跳上主角,偏偏她有一个对她寄了全数希望的同行老妈,偏偏舞台又是她的全部,偏偏她体内压抑已久的某种欲望一直在寻找出口,偏偏团长感觉良好的市场嗅觉要求她,“完美不是控制出来的,是爆发出来的”。换言之,她内心一切邪恶凶险因素的唤起,源于她那被不择手段过度激发的成就(市场认可)期待,她的命运不成了今日古典艺术困境的一个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