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通过传记影片来了解音乐家并非上策,电影创作者对音乐家及音乐的理解、电影工业本身的商业运作需求掺杂到影片的制作过程里,最后在银幕上亮相的作曲家,同我们头脑中累积而成自常年聆听阅读的那一位难免判若两人。但它们中也有出类拔萃的,比如《阿玛杜斯》(即《莫扎特传》,米洛斯·福尔曼作品)。不但是所有音乐家传记影片里的极顶,也堪称影史奇迹之一。
情爱决定论
改革开放前夕,一部罗马尼亚电影《齐普里安·波隆贝斯库》在中国公演,观者如潮,此片的情节现在只记得一个,即齐氏在监狱里奋笔疾书《叙事曲》,画外音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小提琴独奏,齐氏(1853—1883)其人,属于民族乐派,1879年在维也纳曾师从布鲁克纳,罗马尼亚(《三色旗》)和现在的摩尔多瓦的国歌都由他谱曲,不失为音乐奇才。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上演过的作曲家传记电影,一部是讲格里格的美国影片《挪威之歌》,一部是讲舒曼的西德影片《春天交响乐》,这两个片子因为当年根本不晓得主人公为何人,所以印象不深,只记得前者有男女主人公草地花海里打滚的镜头,一段音乐几乎还从头到尾响着,后来才知道那是格里格钢琴协奏曲的开首,后一部不消说,舒曼的第一交响乐会怎样地被加以利用,《春天交响乐》里,演克拉拉的是主演过《苔丝》的娜塔莎·金斯姬。其实讲舒曼的电影,1947年好莱坞就拍过一部《爱之歌》,凯瑟林·赫本演克拉拉,也曾风靡一时。
80年代看的最难忘一部,是法国的战前黑白片《永恒的情侣》,这个片子给贝多芬配音的是毕克,那个汉语转述,简直神了。该片出自法国大师阿贝尔·冈斯之手,哈莱·鲍尔出演的邋遢而不拘小节的贝多芬和傅译罗曼·罗兰《贝多芬传》里的描述最为神似,“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影片里大量引用贝多芬音乐,其中他安慰丧子妇女一段,就是“悲怆”奏鸣曲的次乐章。片子结尾贝多芬在命运的敲门声里去世一幕惊心动魄,带有神秘而恐怖的天问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