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国际礼仪(第3版)

一、人际距离

字体:16+-

在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上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理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点。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周围圈起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个人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个性等而不同。

1.个人空间

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我空间,它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随着个体的发展,每个人都会形成一个“躯体缓冲区”,即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无法具体触摸、观察,又会随其行动而移动的边界。一旦其他人进入这一边界,就会造成该个体心理上的不安、反感、甚至恼怒。这一范围就是该个体的个人空间。

20世纪中期,心理学家沙姆做了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沙姆就进去坐在他或她旁边,测试那个人的反应如何。实验进行了整整80人次。结果证明,在只有两位读者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沙姆坐在他们身边后,被试验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大多数人默默地走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据此他认为,每个人的周围,都存在着一个空间范围,就像一个“神秘的气泡”在随身体移动,而对这一范围的侵犯和干扰,将会引起人的焦虑和不安。这个“神秘气泡”并不是人们的共享空间,而是个人在心理上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个人空间若被侵犯,个体心理上的不愉快必然会在若干行为、态度上有所表现,其中较为明显的反应就是干脆离开侵犯自己个人空间的“入侵者”。这一效应已被许多心理研究所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