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编外国文学史教程

第二节 斯丹达尔及其《红与黑》

字体:16+-

斯丹达尔(一译司汤达,1783—1842)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心理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一、生平与创作

斯丹达尔,原名亨利·贝尔,1783年1月23日,出生于法国东南部格勒诺布尔市一个资产阶级家庭。7岁丧母(母亲是意大利人后裔),父亲是一个思想保守的律师,拥护波旁王朝,笃信宗教,对儿子严厉而冷酷。斯丹达尔崇敬母亲并喜爱意大利,憎恨父亲,这在其小说创作中有着明显痕迹。

斯丹达尔是在具有启蒙思想且学识渊博的外祖父甘尼永医生的教养下长大的。12岁时进入当地中心学校学习,受到革新派教师的教育,尤其深受数学教师雅各宾党人格罗的影响,培养了认真分析、细致推理的科学精神,数学成绩突出,对文学和唯物论哲学兴趣浓厚。

1799年11月,他参加了拿破仑的军队。1806—1814年,他参加过拿破仑在欧洲的一系列战役,担任过皇室领地总管、皇室动产与不动产审核员等职,跟随拿破仑远征过莫斯科。1814年,他心目中的英雄拿破仑垮台,他在政治上的理想幻灭,便结束了军旅生涯。为了“不再看到被波旁王朝玷污的法国和巴黎”,他随后侨居意大利7年,大量阅读并研究艺术,开始写作。散文游记《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是第一次用“斯丹达尔”笔名发表的作品。由于参加烧炭党的革命活动,1821年他被奥地利政府驱逐出境。

回到巴黎后,他长期没有固定职业,生活十分清苦,但仍坚持读书、写作,出版了心理分析论著《论爱情》(1822)、音乐家评传《罗西尼传》(1823)和散文集《罗马漫步》(1829)。1823年至1825年,发表了著名文学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强调文学应反映现实生活,必须具有时代性和真实性,用朴素真实的细节描写体现时代特点。他发现“性随物迁”,首次提出“要描写处在社会关系中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以及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这本书因此被称为现实主义的美学宣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