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编外国文学史教程

第七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罪与罚》

字体:16+-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俄罗斯杰出的小说家,他既对现实做精细描绘,又深入人的深层意识,创立了后来被评论界称作“复调结构”的小说样式,对20世纪西方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一、生平与创作

早期生活和创作(1821—1849):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莫斯科。他的父亲是玛利亚济贫医院的一个普通医官,后来取得了贵族身份,并且购置了两块不大的田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童年就在济贫医院的宿舍里度过,医院的生活留给他的最深的印象是疾病和贫穷。田庄的生活使他得以对俄国的农民有所了解,而家庭所处的市民环境又使他真正接触了19世纪俄国的平民生活。

1838—184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就读于彼得堡军事工程学院,1843年毕业后进了工程局绘图处,但仅工作了一年他就决定退伍专事文学创作。彼得堡的生活,使他了解了俄国社会的许多方面。这一时期他阅读了大量本国的和外国的文学作品,他徜徉于同代人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以及别林斯基的作品之中,同时涉猎从莎士比亚到西欧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经典作家的作品,经过从本国到西欧、从古代到近代、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文学探索历程,他决心要研究“人和生活”——这个需要用“一辈子”去解开的“谜”。

1844年他翻译的巴尔扎克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出版。这是陀氏最初的文学尝试。

1845年春,陀思妥耶夫斯基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小说以书信体形式表现了小公务员杰符什金悲惨的命运和人格意识,受到左翼批评界的赞扬,成为“自然派”的中坚力量。深受鼓舞的作家很快又写出了《二重人格》。这两部小说均于1846年发表。这两部作品开启了陀氏创作的基本方向:《穷人》开启了作家关注“小人物”特别是“小人物”心理尊严的主题;《二重人格》则在继续“小人物”主题的同时开启了对变态人格的探讨——对陀氏而言更重要的主题。这一方面说明作者认识到“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不都是明朗可爱的世界,另一方面也说明作者在形式上日渐远离“自然派”的创作规范,正在开辟一块独特的沃土。随后,作家相继创作了《女房东》《白夜》《涅朵奇卡·涅兹瓦诺娃》等富有幻想色调的作品。当时的读者和批评界大多理解并赞赏《穷人》的倾向,而对变态人格和幻想色调进入文学却多少有些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