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编外国文学史教程

第三节 波德莱尔及其《恶之花》

字体:16+-

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是19世纪中期法国重要的诗人、文艺批评家,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以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

一、生平与创作

1821年4月9日波德莱尔生于巴黎。父亲约瑟夫弗朗索瓦·波德莱尔出身富裕,受过高等教育,爱好文艺,性喜自由,晚年得子,对小波德莱尔宠爱有加。波德莱尔受父亲影响,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和热爱自由的思想。不幸6岁丧父,给他幼小心灵重重一击。而母亲不顾自己坚决反对,改嫁他人,对他又是当头一棒。继父欧匹克是一个严肃而正统、专制而严厉的军人,企图把他培养成循规蹈矩的官场中人。波德莱尔无法忍受这种束缚,陷入深深的孤独、痛苦、忧郁中。孤独、忧郁成为波德莱尔日后人生、创作洗不掉、抹不去的底色。

波德莱尔因此而走上反抗、叛逆的道路。1832年,他进里昂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优异,但忍受不了寄宿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压抑和烦闷。1839年,进巴黎路易大帝中学读书,才华出众,但不服管束,因考试作弊被学校开除。后转学一家寄宿学校,通过中学会考,家里让他在法律学校注册,希望他从政,他却向往“自由的生活”,想当作家。然后,他与继父闹翻,住进拉丁区,博览群书,广交天下文人雅士,过起**生活。1841年,家里为了挽救这位“浪子”,让其远游印度,不料旅途孤独难耐,8个月后便中途折回。回到巴黎后,继承父亲遗产,离家出走,重新过起放浪生活。两年时间,遗产挥霍近半,家里严格限制花销,他只得以写作为生,借债度日。1848年巴黎工人武装起义,他参加了街垒战,口里高喊:“打倒资产阶级!”“枪毙欧匹克将军!”并与友人尚弗勒里(1821—1869)合办《公安报》,发表文章,激烈抨击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波德莱尔消极苦闷,埋头创作。1851年,谴责雾月政变。1865年因长期服用鸦片和大麻,健康状况恶化,但仍笔耕不辍。1867年8月31日他于贫困交加中病逝巴黎,安葬于市中心的蒙巴那斯公墓。波德莱尔把放浪形骸、酗酒吸毒等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看作是对庸俗现实的挑战、对实用功利原则的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