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力量转移进程更加曲折。危机前,力量重心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市场的转移趋势不断强化,对以G7为核心、发展中国家为外围的原有格局形成强有力的挑战。从长期来看,经济重心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未变,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趋势未变。据IMF预测,2016—2021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将放缓,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高于发达国家。但近期和中期,一些复杂因素干扰了这一转移进程。后危机时代,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势头受挫,全球增长势头向发达经济体回归,力量格局变动趋势复杂化。
(一)中、美全球增长双引擎格局形成
美国经济复苏在发达国家中一枝独秀,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稳中下降趋势。在多个金砖国家出现衰退情况下,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上升,贡献率增大,中、美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双引擎”。2014年中国GDP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继美国之后成为第二个GDP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根据IMF数据,按PPP现价,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已达29.1%,远远超过美国的13.1%。与此同时,欧盟在全球格局中地位下降,债务危机余波未除,希腊仍在危机中难以自拔,近期又增加了难民危机和英国退欧危机。一系列事件对欧盟的治理结构形成重大冲击,这些问题很可能阻碍欧盟作为经济格局中重要一极发挥应有的作用。亚太地区格局变化进一步深化,中国无疑成为地区发展主要动力,日本仍然未摆脱经济困境,已降为地区性经济力量。
(二)全球贸易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2012年之前,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核心国地位。2000年美国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占比为15.48%,超过第二大贸易国德国的占比7.96%与第三大贸易国日本的占比6.51%之和;美国也一直是全球最多国家或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2000年有47个国家以美国为最大贸易伙伴。